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雜感027

.年底忙得腦子都快停擺了。再這麼搞下去,我大概很快就會回家吃自己。

.今天的熱門新聞是某大學研究生準備拍攝100根老二做畢業展。以老二為影像主題,當然是為了吸引注意。譁眾是為了取寵,這個無可厚非,也就不要再否認了。其實故意觸犯禁忌並不足為奇,這本來就是一種手段。既然有界線,就有人想要跨越界線,這是必然的。可是自己跨了界,又希望別人以平常心待之,這種心態就是虛偽。如果大家不會覺得奇怪,那些犯忌的傢伙才不會有興趣幹這種事哩。因為我常常犯忌諱,所以我很瞭解這種心理。犯規就是為了博取目光啊!此外無它。別再說些大道理了。不過人家既然說出了道理,我們也得聽聽看,想想看,看看有沒有道理。

媒體報導說,創作者想以此作品做為「反撲物化女性」。一向都是女性影像被拍攝,電視廣告、平面廣告、街頭看板,甚至女性影像本身,就能被當作商品來販售,例如:照片、寫真集、影片……沒錯,一直都是女性身體影像被利用來做為廣告主題或販售主體,根據這個事實,有人批評說這叫做「物化女性」。現在這位小姐說要「反撲」,方式就是換她來拍男生,呈現男性老二的影像,來物化男性。

這個說法很奇怪,根本是倒果為因。女性影像的泛濫使用,並不是女性被物化的原因(如果真有「物化」這回事的話),這其實是個結果。妄想治病,不抓病根,只對著病徵下藥,搞死病人也達不到療效的。那麼原因是什麼呢?說穿了不值一文,原因不過就是男人愛看女人罷了。除了男人愛看女人,有些女人也喜歡看女人(動機到底是由於羡慕還是嫉妒,這裡就先不管了)。簡單的說,就是有需求,才有供給。沒人愛看,自然就不會存在,就算有,也維持不久。這就是男性影像不吃香的緣故。女人不是視覺動物,女性是想像力優先,所以透過文字更能喚起女性的投入,影像通常不會激發想像,反而是對它造成限制。所以,以男性身體為主題的影像,女性對之興趣就不太高,男性自己就更不愛看了,「你有的我都有!」誰愛看啊?

所以,想以拍攝男性影像來做為女性影像遭到濫用的反撲,不是倒果為因嗎?

最後,我還想說說影像意義的賦予。影像創作跟任何一種創作一樣,其意義並不是創作者說了就算數,創作者當然有其創作緣由(這裡說的創作,當然是指好的作品,連自己想要幹嘛都不知道的髒肚臍眼,不在討論之列),但作品本身是一種敘述,它不僅尋求觀看者的認同,也同樣會刺激觀看者的反應,這個被刺激出來的反應,有機會賦予作品來自觀看方的意義認定,在此,同一件作品上同時被賦予了創作者和觀看者兩方的意義,兩者之間可能產生相隨、強化、擷抗或辯駁,如此的辯證關係才是作品意義的完整演化過程。以此來檢驗那個畢業展作品,創作者標舉的理由就完全是片面而薄弱了。

結束前要說明的是,這是一個隨想。並未做什麼調查、採訪,也沒去搜些理論來做依據,所掌握到的資訊也只限於當日的新聞報導,而新聞報導通常也是流於片面、武斷的。意思是說,這只是斷章取義的嘴砲罷啦。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靠!美國下一任總統歐巴馬剛剛寫信給我!

自從我在Facebook上登記信箱,讓歐巴馬陣營寄伊眉兒通知我副總統人選之後,歐巴馬陣營每天都有人寫信給我,包括後來宣佈的副總統候選人賓登,包括歐巴馬太太蜜雪爾,還有前總統高爾,和許多我根本不知道他是誰的民主黨人士。今天美國人舉行普選投票,我的信箱早上毫不例外也收到一封歐巴馬陣營的催票信,要我去投票(當然他們沒法分辨我沒有美國總統選舉的投票權)。這也不算什麼,固票、催票,都是候選人該做的事呀。台灣時間下午,大選結果出來了,歐巴馬果然是贏了。贏了就贏了吧!台灣人也不可能靠歐巴馬吃飯,我們有我們自己的問題啊,光是最近雲林一直出事,就讓很多人心情鬱卒得要命。不過我剛去開信箱,發現歐巴馬在前往芝加歌葛蘭特公園發表勝選演說之前,竟然還先給我來封信,讓我有點驚喜。這傢伙還真是有禮數呀!都已經贏了,還設想醬周到!以下就是他老兄給我這個遠房表弟的信,我順手譯出,如果其中有錯,全是小的才疏學淺,不是歐巴馬的錯啊:

linus --
拎楞屎(也就是小弟我的洋名)

I'm about to head to Grant Park to talk to everyone gathered there, but I wanted to write to you first.
我正要去葛蘭特公園,向聚集在那裡的每個人說話。不過在此之前,我要先寫封信給你。(靠~超貼心的!)

We just made history.
我們剛剛創造了歷史!

And I don't want you to forget how we did it.
而且,我希望你不會忘記,我們如何創造這個歷史!

You made history every single day during this campaign -- every day you knocked on doors, made a donation, or talked to your family, friends, and neighbors about why you believe it's time for change.
在這次競選期間,你每一天都在創造歷史--你每一天敲開的大門;帶來的每一筆捐款;你對你的親戚、朋友及鄰居的每一次對話,告訴他們為什麼你相信改變的時機已經到來。(譯得不好,有點卡卡的,不過意思到了。)

I want to thank all of you who gave your time, talent, and passion to this campaign.
我要感謝各位,為了這次選舉所奉獻的時間、才智和熱誠。

We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to get our country back on track, and I'll be in touch soon about what comes next.
要讓這個國家回復正軌,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我也很快會處理即將來到的任務。

But I want to be very clear about one thing...
但,我非常肯定一件事……

All of this happened because of you.
這一切之所以會發生,都是因為你!

Thank you,
謝謝你!(我也謝謝你!台灣的總統都沒寫過信給我!)

Barack
拔辣客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雜感026

.結果我把Jeremy抓下來之後,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裡頭有性愛!在片子結束前的五分之一處唄。當年在電視上播放,我印象中是完全沒有這一段的。即以今日的標準來看,事實上也是三點不露,並不需要修剪。不過總之是暗示著男女主角有著肌膚之親,就這樣也要剪喔?警備總部跟新聞局也管得太嚴了吧?不過也有可能是電視台為了避免麻煩,而自行修剪的。當年流行語說「心中有個小警總」,就是指這種小心翼翼,唯恐犯禁的心態。

.陳雲林今天來台,民進黨還在那裡為了路權申請不下來哇哇跳。幹,這些笨蛋。搞革命也要申請核准嗎?林覺民要跟意映卿卿說,「哎呀,真是不巧,我們跟廣東縣衙申請鬧革命沒通過,所以……我今天還是會回家吃晚飯」嗎?我給你們一個建議:去、包、圍、雲、林、縣、政、府!至少也算是堵到陳雲林的三分之二。

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雜感025

.都說年紀大了的徵兆,就是愛懷舊。的確是如此,所以Mimiko搞的五年級系列,才能引起那麼大的共鳴,她的讀者,不消說,正是我這一輩。事實上她還比我小幾歲,我記得早年跟她ICQ的時代,好像說過她哥哥跟我同年或相差一歲吧。

OK,前言完畢。這不是要說Mimiko,但要說懷舊,則是殆無疑義。我畢竟是老了啊。今天突然想到的,是一部老電影,原名叫「Jeremy」,說這名字恐怕記得的人不多,我也沒比較厲害,這是上IMBD才爬出來的。好了,賣關子完畢,這是哪齣電影呢?譯名叫「初戀的故事」。原片出品於1973年,我不敢確定台灣的院線是否曾經放映過,記得這部電影是在電視上看到的,當時還是三台兩報的時代,三家壟斷的電視台,逢年過節、周末假日,都要為觀眾準備幾部電影,當時叫做「電視長片」或「周末電影院」之類的。

電影出品時,我才十歲。那個年代的小孩比現在要晚熟一些,所以,我想我在十二歲之前,應該不會對這種愛情戲感興趣才對。最有可能,就是在國中時代看到的,據此推測,當時也許是在1975-1978年間吧。這電影讓我留下深刻印象,並不是它是什麼藝術電影,剛好相反,現在想來,它是再商業不過了。故事簡單,音樂動聽,少男巧遇少女,兩人發展出一段似有若無的淡淡情愫,牽手談心,做些幼稚可笑的事情,最大的肢體接觸莫過於擁抱和親吻(當然不包括舌吻),逾越此限就要天打雷劈,明神共殛之了。

如今想來雖無讓我驚奇之處,但三十年過去了,我竟然還記得起電影中的幾幕,實在不能不令我自己感到訝異。例如有一場戲是男主角羅比班森(Robby Benson,後來又演過《一對一》、《花逢月滿永不殘》當年電影的名字真是夠嗆的,這片子原名叫「Ice Castle」說的是勤習花式溜冰的女主角最後患了絕症,跟今天日本的純愛系小說和電影一模一樣)帶著女主角(從不記得名字,連長相都忘了)去跑馬場看馬兒練跑,片中班森兩手彈著大姆指模擬馬蹄奔跑的聲音,影象也在這場戲之後溶接到跑馬場的馬兒奔跑,這幕戲我竟然三十年沒忘。真不知魔力在哪兒?

明明也不是什麼等級多高的片子,竟然讓我掂念了幾十年,原本想來還覺得有點羞恥。你說,要是念念不忘的是《現代啟示錄》的話,那還有話說,畢竟是金獎大導演柯波拉,又是康拉德經典改編,談的主題既深邃(探索人性的黑暗)又政治正確(場景放在越戰的反思)。但《初戀的故事》呢?拜託!就戀愛,而且還是十來歲孩子不食人間煙火的初戀。都已經到了wrong side of forties的年紀,叨叨念念的竟是這麼個玩意兒,還能不臉紅嗎?所以,儘管心有所感,口頭上仍是未敢言宣。總以為只宜偷偷在心裡悼念,我那逝去的青春(此時背景音樂該響起才當新鬼的帕華洛蒂那首〈Addio, sogni di gloria〉拍雪!找了半天沒找到Pavarotti,各位勉強一下聽聽Stefano溫拿美麥啦)。

不過今晚上網搜資料,赫然發現原來像我這種老頭,還真是不少!在IMBD的Jeremy網頁有十來個人寫下評論,所言幾乎都跟我差不多,無非就是十來歲時看到這片子,如今已三十好幾、四十多歲,仍然念念不忘之類的。俗話說,人多就不怕鬼。這就是今晚我合盤托出此事的緣故。

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雜感024

清錢泳著《履園叢話》「燒坯」條記康熙年間兩江總督噶禮獲罪被殺一事,讀來真覺匪夷所思。條文如下:

康熙末年,總督噶禮由晉撫升任兩江,辦事勤敏,喜著聲威。嘗以南闈號舍逼窄,請旨增建,即今平江府各字號是也。而貪婪不法,無敢言者。辛卯歲,江南科場事發,噶袒護之,得銀數十萬兩。又大縱估客糶米出洋,米價一時騰躍,以至軍民交怨。時儀封張清恪公伯行為江蘇巡撫,密飭查拿,果得總督令箭,並訪獲張元隆等交通海賊情狀,以實參奏。聖祖震怒,正欽差張鵬翮出京審辦科場,兼訊噶禮。而噶禮權勢甚盛,遂以反誣,革張伯行職。事聞,聖祖曰:「朕素所知張伯行為天下第一清官,著加恩免議。」旋調倉場侍郎,而罰噶禮修熱河城工,以贖前愆。

五十一年九月,上知城工未完,懈於督辦,遂將噶禮拿交刑部。適噶禮之母詣都察院訟禮忤逆,令家人進毒弒母等事。奉旨廷訊,果然,發部議以凌遲處死。上命先將噶禮眼珠打出,又割其兩耳,籍沒其家,妻子同謀,法皆斬首。其母恨禮甚,又詣刑部,請照陶和氣例,凌遲後焚屍揚灰。有旨賜帛,而噶禮又賄囑帛系未絕時,即行棺殮。監絞官候至夜分,忽聞棺中語云:「人去矣,我可出也。」聞者大駭,劈其棺。噶禮遽起坐,因耳目俱無,不知所之。監絞官懼事洩,一斧劈倒,連棺焚化,始行覆命。聖祖笑曰:「這奴才真燒坯也。」此案見康熙五十一年邸抄。

俗話說「樹倒猢猻散」,這位噶禮最後雖仍不免,但過程曲折,簡直到了離奇的地步,何以樹倒而猢猻不散,明明已經籍沒家產,老婆、孩子砍頭的砍頭,充軍的充軍,他老兄還能賄賂監絞官,真不知是如何辦到的。此刻光憑三寸不爛之舌怕是難以成事,或許在這記述的背後,說的就是資產轉移和祕密帳戶吧。

2008年6月28日 星期六

雜感023

.最近常常逛紐約時報一個專區,叫Freakonomics(http://freakonomics.blogs.nytimes.com/),這個名字就是大塊那本《蘋果橘子經濟學》,因為主持這個布落格的人,就是那本書的作者Steven D. Levitt和Stephen J.Dubner。除了這兩位之外,他們也邀請了一些經濟學家,在布落格中發表一些看法。他們的看法當然是很精采,不過更精采的是,常常提出一些奇怪的問題,或根據一些有根據的統計數字或現象,提出一些疑問,讓許多瀏覽他們網頁的讀者一起思考或發表意見。我當然是沒上去發表過意見啦,這一手台式英文恐怕還不足以上去貽笑大方。我一有空就會上去看看最近有什麼新的議題,在思考上獲得許多樂趣。

前幾天有一則是討論「虛榮的謊言」。說謊有許多理由,但背後主因通常只有一個,就是說謊可以獲得利益。這個利益也許有形,例如為了詐取金錢財物;也可能是無形的利益,例如為了面子、為了和諧。比方說,被問到某本書或某部電影,你有沒有看過,你可能因為種種原因,不願承認你沒看過,而謊稱看過。

如前所言,說謊通常是為了得到利益。但有沒有寧可冒著失去利益的風險,還是要說謊呢?如果有的話,那到底是為了什麼?那篇討論提出了一個統計調查來說明這個現象。它引用了一個第三世界某個貧窮國家的社會福利補助方案的資料。那個補助大概就是我們的低收入戶補助,為了確定申請者是否真的貧窮,要求申請人要填寫一些財產調查,比方說,你家有沒有汽車、電視、冰箱之類的。這時候,許多申請人就會說謊,很多人會短報或故意漏報,例如明明擁有一些家電產品卻說沒有。短報或故意漏報的情況,是合理的,因為申請人害怕說出事實,可能導致申請被駁回,所以他們要隱瞞真相。這是為了利益而說謊,不對,但合理。

但調查顯示,除了上述的刻意短報之外,有些申請人會多報。明明沒有的東西,卻說自己有。以下是該調查顯示多報的情況,括弧中是該項品目多報的比例:

抽水馬桶 (39.07 %)
自來水 (31.76)
瓦斯爐 (28.56)
水泥地面 (25.41)
電冰箱 (12.05)

在沒有抽水馬桶的申請人家庭中,有近乎四成刻意隱瞞這件事,謊稱擁有自來水的人也相當多。這些人寧可冒著補助申請被駁回的風險,也不願意承認自己家過著原始人的生活。推測原因,就是這篇討論的主題「虛榮的謊言」。不過其中一個參與討論的讀者,提出了一個推測,看來也很有道理。他說,這種補助可能不是單純地給一筆錢就了事,或許會分出許多項目,例如供電補助,供水補助,所以申請人如果不謊報擁有抽水馬桶、自來水等設備,可能就要被排除於特定品項的補助之外。

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雜感022

.我記得,我上大學時填了一份學生資料卡,裡頭有一項問說喜好是什麼。當時覺得很疑惑,「喜好」到底是什麼?字面上我當然瞭解它的意思,但心理上我對此幾乎毫無所感。我的年紀,當然是舊式聯考出身,就是分成甲乙丙丁四組的聯考制。上大學之前彷彿人生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考上大學,所以「喜好」什麼?我還真是不知道,因為不管是什麼嗜好,誰也不鼓勵我發展。所以,當時對著學生資料卡上那個問題,我可是稍稍花了點腦力來思考了一下。結果我寫了什麼呢?我寫上「好發異論」四個字。我的確是好發異論,大家都說白的,一定要想出一個黑的答案,顯得與眾不同,心裡才會覺得舒坦。不過世界上也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容許兩面的觀點,既然沒有兩面觀點,你硬是要給出一個跟別人都不一樣的答案,那就得掰出它的理由來,所以有的朋友說我很愛講歪理。而且連我媽都這麼講,這就很不好反駁了。不過我也不準備否認,挑戰別人的觀點,讓我覺得很爽,也許是因為這個鼓勵作用的制約反應,養成我反面思考的習慣。反面思考當然不壞,因為它可以提供另外一種觀點來看事情,可以讓人更容易把握到更大的真實,遇上問題也更可能找到解決的辦法。不過它有個缺點,就是常常讓人覺得,你在潑他冷水。明明是件很正面的事情,從反面去看,有時不免得出其中似有陰謀的感覺,這對當事人當然就感到很難以接受。最近幾年,最容易激發我反面思考的議題,莫如環保了。我老是覺得那些環保議題真的很好笑,那些站在社會階層頂級,坐的是轎車、吹的是冷氣,吃好穿好用好,透過電子媒體,利用網路高科技發聲鼓吹環保的人,尤其可笑,因為環繞他們四周,支撐他們在那兒誇誇其言的,正是那個被他們批到一文不值的高浪費、高污染的資本主義社會發展一百多年才完成的金字塔頂端。有辦法,就回到原始生活方式,再來告訴我說環保有多偉大啊。

「有喔!」的確是越來越多人捨棄工業主義、大規模製造體系,以一己之力,從事種植、織造、建築,自己種植食物,自己織布做衣,自己蓋自己要住的房子。他們不靠大規模生產體系之下的工業,甚至連傳統的手工業都棄之如敝履。那麼,這樣的生活方式就很環保嗎?就很愛惜資源,節省資源嗎?我其實很懷疑。大規模生產所帶來的資源高效率運用,在那種訴求之下完全破壞無遺,我實在不知道這筆帳是怎麼算的,竟然大多數的人會認為高效率是比較浪費,而低效率甚至無效率竟會是愛惜資源。就我來看,自己種植、織衣,而不依靠專業的畜牧農產和紡織業,就好比是開著私家轎車,而排斥大眾運輸系統。大家都知道,搭公車、火車、捷運,甚至是搭計程車,都會比你自己開車要好,可是一說到食糧、衣物,竟然又覺得靠一己之力,比仰賴大規模生產的社會分工制度來得好。這樣的矛盾思考,我真是想不明白。

.今年漢光24號演習兵棋推演的假設狀況,是中國解放軍攻台,登陸後往全國各要地進逼,「而國軍為了阻絕解放軍登陸後進攻首都,不惜以炸毀雪山隧道、高鐵及部分高速公路橋樑,做為遲滯敵軍陸軍部隊進攻的最後手段。」看了這個簡直令人腦沖血!從前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蔣介石為了阻擋日軍入侵,曾使出黃河決堤的方法,也曾經施行焦土政策,一把火把長沙燒個一乾二淨。這方法是有效,但之所以有效是因為中國大陸超大的!台灣不一樣,台灣是個小島,人家就算不入侵,光是空中及海上封鎖,我們就要哭爹喊娘的。你們這些當朝大官吃了敗仗儘管可以飛到美加澳,可是臨走搞個完全破壞,要叫我們留在家鄉的人怎麼過日子啊?還「炸毀雪山隧道、高鐵及高速公路橋樑」咧!那是花了多少的人力物力時間和金錢才完成的啊?對於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經濟體系的恢復,又是多麼重要啊?這麼一舉破壞掉,我們留在這裡的,往後是要吃泥沙過活嗎?打勝仗要過日子,打敗仗就不必生活了嗎?有這樣的軍方思考,我們哪裡還需要什麼敵人?

2008年6月21日 星期六

雜感021

.週六老婆去加班,我在家帶小孩。打開NB放著周董,邊看書邊跟他閒聊。他拿著大富翁遊戲盒,仔細察看裡頭的配件,看著小卡片沒頭沒腦地丟出問題來,像是:印度比較富有還是美國比較富有、英國人有沒有錢之類的。我隨口告訴他,英國曾經統治印度,英國的國王曾經也是印度的國王。然後又跟他解釋了國王和總統的差別,我說國王可以當一輩子,總統要經由選舉產生,有一定的任期,現在任期是四年。他很驚訝地說「這麼久啊」!我說那不久啊?後來我才想起,對於八歲的他來說,也不過就經歷了兩個四年,他當然會覺得久。接著我又想到,從他來到世上的這八年,不正就是政黨輪替之後,被藍軍眥垢不已,認為是鎖國封閉、百業凋敝、民不聊生、經濟倒退的八年嗎?當然,我才不介意這八年政治和經濟上是否充滿著不公和不義,只要有人出來跟老K做梗,也許就算是共產黨我也不介意。真的嗎?也許啦。至少,我沒在第一時間就說NO,可見其中有某種程度的商量餘地。我認為的政治,只是一群盜匪在分贜罷了,只要盜匪分成兩幫,會相互爭奪,那就是政治的完美境界,It can't be better.所以像現在的政黨再輪替,我也不覺得有什麼好失望的。幹嘛要失望?我從不指望民進黨或陳水扁真能幹出什麼成績啊,我認為的理想狀況也不過就是讓這幫傢伙搶掉國民黨長久霸佔的民脂民膏而已。當然,是有很多讓人搖頭的事啦,但這個難以認同,恐怕跟平常的道德觀感無涉,而是比較類似看笑話的心態,覺得這群流寇當朝稱雄之後,還真是難登大雅,搞錢手法拙劣得要命,不過這大概正顯示他們需要繼續執政,才能磨練技巧。不過這次機會,總之已經是失去了,下次再努力吧。綠民們也不必失望,臥薪嘗膽、十年八年,總還有機會畫出更美的大餅來感動人民,尤其是那群足以左右選情的中間選民。這幫傢伙擺明了只是騎牆派而已。加油啊!千萬不必失意。

.「……讓你們失望了,我怕痛,而且我都快死了,何必勉強讓自己死得這麼痛苦,我向來不做這種可怕的事。」(阿川佐和子《湯歌劇》)這段話讓我有種解脫的感覺。

2008年5月27日 星期二

雜感020

.最近兩件事讓人有啼笑皆非的感覺。一是馬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引用的「絕對的權力,造成絕對的腐化」,另一個是總統夫人申請退休,外界評為可避瓜田李下之嫌。先來說說「絕對的權力」,我想來想去,民進黨執政的八年,立院從來不過半,這是哪門子的「絕對權力」呢?要說絕對權力,我想現今的國民黨還比較有可能。至於日後會不會有「絕對的腐化」,就得看你我的造化了。不過我是比較悲觀就是了。再來是周美青退休一事,外界說這是迴避利益,我說大家怎麼這麼健忘啊?前一任那個被轟得體無完膚的前總統夫人吳淑珍,阿她原先是有在上班嗎?她原先有在哪個營利組織待過嗎?沒有嘛。使不使壞、會不會搞亂朝政,跟夫人是不是上班工作,有啥關係呢?

.選前國民黨都說民進黨會選舉,我是不曉得民進黨是不是真的會選舉,可是這樣看下來,我可明白,民進黨的媒體關係真的是其差無比,非常不會搞公關啊。

2008年5月12日 星期一

問卷連鎖

這不是第一次被點名,不過是第一次回應喔。
(為什麼嗎?因為年老色衰。所以好不容易有人點名,就趕快答有!不要再【ㄍㄧㄣ】了。)
來自【隨性固執】

1.你認為分手後的男女朋友還能做普通朋友嗎?
不必要。普通朋友到處都可以交,何必找分手後的男女朋友?如果你覺得他/她在你心中還是非常特殊,非此人不可的話,那,你是在分哪一手?

2.最大的願望?
某人可以中大熱透,然後帶我去加勒比海裝闊佬!

3.最近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
回台南看了媽媽,自己上街趴趴造。

4.最近最困擾的事?
要上班才能賺錢過日子。(我可以一併告訴你過去二十年最困擾的事,也是這個。)

5.最喜歡的卡通人物?
櫻桃小丸子和王卯卯的兔斯基

6.最近一次罵髒話的時候?
剛剛。「靠!有人點我耶!」

7.你很愛的人背叛你,你會怎麼樣?
不會怎樣。也不是沒劈過別人,就當作是報應好了。

8.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最想改變的事情?
叫喬峰不要自殺。(這算「過去」嗎?)

9.如果威力彩中獎得10億,會怎麼用?
我高興怎麼用就怎麼用,你管得著嗎?

10.忘記一個人需要多久的時間?
比想起來更快。

11.能夠改掉自己的一項個性,最想改掉哪個?
男的那一性。

12.最近常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到底在哪兒?我在這兒幹嘛?

13.你愛自己嗎?
還OK啦,既沒讓他餓著,也沒讓他凍著。

14.最喜歡台灣的哪個地方?
一整個都很喜歡,還有台南、台北、花蓮、台東、宜蘭……。

15.曾經有過人生很無趣的想法嗎?為什麼?
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因為情緒起伏吧。不同情緒,就像從不同視點觀看,即使是觀看同一事物,都會有不同的感覺。

16.如果不幸你最愛的人得了不治之症,你最想為她/他做什麼?
跟她過著小家小戶的日子就可以了。

17.如何面對工作的挫折與壓力,當個快樂工作人?
我、一、點、也、不、想、當、個、工、作、人。不管快不快樂。

18.請推薦一項最近吃過好吃的東西?
嗨啾。(其實我沒吃過。呵呵。)

19.如果只剩一個月的壽命,你最想做甚麼?
如果可以什麼都不做,那就太棒了!

20.對於最近看完的一本書有什麼心得,或對書中的哪一句話印象最深?
最近看完余英時《重尋胡適歷程》,感想是這個射手座的男人,生日肯定是報錯!

遊戲規則說明:
1.被點到名字的要在自己的Blog寫下自己的答案。
2.點名其他8個人回答問題。
3.每個人都能得到祝福。

以下點名:
1.葉臻 (opcgel)
2.車小姐 (shehasfunnycars)
3.小蘭 (dilemma33)
4.orca (orca)
5.kokoya (kokoya)
6.Orange! (cigdemchen)
7.pinkydoll (augustjasmine)
8.空白 (butterfly)

祝大家愉快!
希望不會太苦惱!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雜感019

.先來回憶一首歌,歌名就叫回憶。
http://210.62.247.109/xoops/contents/mp3files/track01.mp3

回憶
(郭子究/曲;呂佩琳、陳崑/詞)

春朝一去花亂飛,又是佳節人不歸,
記得當年楊柳青,長征別離時,
連珠淚和鍼黹繡征衣, 繡出同心花一朵,忘了問歸期。

思歸期,憶歸期,往事多少盡在春閨夢裡,
往事多少,往事多少在春閨夢裡,
幾度花飛楊柳青,征人何時歸?

.這是高中兩年,從高二練到高三的合唱曲。我們班是為了參加合唱比賽才組成的班,所以是分成四聲部的男女合班。這在當時的高國中教育體系中,可不是常有的。至少我是在小學之後,第一次又回到男女合班的環境。而且是在青春期!情況如何,可以想像得到吧。呵呵。

2008年2月3日 星期日

宋氏王朝

最近在林博文新書《張學良、宋子文檔案大揭秘》發現,史景遷曾在紐約時報書評版撰文評論席格雷夫《宋氏王朝》。今天試著上紐時書評版查詢,沒想到竟然還找得到,真是太爽了,趕快貼出來跟各位分享(參見前則貼文)。印象中沒記錯的話,這本不知譯自何人、不知出版者為誰的《宋氏王朝》,是我父親不知從哪兒弄來,最後才流到我手上,當時的國民黨統治已漸鬆動,蔣經國在他最後歲月中,竟然也容忍「黨外」人士一再的挑釁和騷動,於是隨著江南的《蔣經國傳》,《宋氏王朝》和《李宗仁回憶錄》也紛紛登台,成為地下流傳的反國民黨、反蔣三大文獻。我當時為了掩人耳目,這三本書都特意做了書套蓋住原封。

史景遷評《宋氏王朝》(原載紐約時報)

THE CLAN THAT CHANGED CHINA
(March 17, 1985)

THE SOONG DYNASTY By Sterling Seagrave. Illustrated. 532 pp. New York: Harper & Row. $22.50.

No mater whether you love them or hate them, Charlie Soong's six children make good copy. There were three sons and three daughters, and between them they carved out a permanent niche in the steamy politics of the Chinese republic in the years from its founding in 1911 to its fall in 1949. The three sons were educated at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wo at Harvard and one at Vanderbilt, and became vastly wealthy. The eldest, T. V. (Tse-ven) Soong (by common practice all three were referred to by the initials of their Chinese given names) became a major figure in Nationalist Chinese, Kuomintang Party politics, serving at intervals as Finance Minister, Foreign Minister and governor of the Central Bank of China; his younger brothers, T. L. (Tse-liang) and T. A. (Tse- an), were powerful as bankers, industrialists and company directors.

Charlie Soong's three daughters, all also American-educated, had even more dramatic fates through their marriages - the eldest, Ai-ling, started out as Sun Yat-sen's secretary and went on to marry H. H. Kung, a wealthy industrialist, Oberlin College and Yale University graduate, and lineal descendant of Confucius; the middle daughter, Ching- ling, married Sun Yat-sen, and after his death in 1925 became an influential exponent of the liberal-radical cause, and eventually a vice chairma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youngest daughter, May-ling, married Chiang Kai-shek.....(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