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翻書偶得

景宗謂所親曰:「我昔在鄉里,騎快馬如龍,與年少輩數十騎,拓弓弦作礔礰聲,箭如餓鴟叫。平澤中逐獐,數肋射之,渴飲其血,飢食其脯,甜如甘露漿。覺耳後生風,鼻頭出火,此樂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將至。今來揚州作貴人,動轉不得。路行開車幔,小人輒言不可。閉置車中,如三日新婦。此邑邑使人氣盡。」(《南史》卷55.列傳第45.曹景宗)

摘這段不是因為那個人,是為那句「路行開車幔……如三日新婦」,前後對照覺得很好笑。拓弓,拓即展,拉弓的意思。礔礰,就是霹靂;數肋射之,想來是射獵之際逼近獵物,近到都能看清肋骨。這是我的猜想。前段還說到老曹跟少年打獵時,「……每眾騎赴鹿,鹿馬相亂,景宗於眾中射之,人皆懼中馬足,鹿應弦輙斃……。」既然是到了「鹿馬相亂」射箭還可能誤中馬足,想必是相當貼近了。飲血食脯,脯就是肉,這應該沒啥問題,只是飲血很不衛生。耳後生風、鼻頭出火句,有點費解。據查都是快馬騁馳的意思。耳後生風很具體,歐多拜騎快一點就能體會,但鼻頭出火,就讓人不明白了,難不成是因為速度太快,鼻頭跟空氣磨擦而生熱嗎?這個速度該有多快啊!我個人猜想,鼻頭出火是虛擬,只是在對仗「耳後生風」罷啦。最後的邑邑,是悒悒。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雜感046

.這世界上,大部分都是不平凡的人,只是他們過的都是平凡的人生。吵吵鬧鬧、愛愛恨恨,偶而有的打打殺殺,然後都死去。從結果來看,誰又比誰重要?再重要也不就一樣的結果。從過程來看,沿路風景也只是在你自個兒的眼中罷了,誰也不可能在你的那個位置和你同樣在那個時間,看見一模一樣的那個風景。

該說什麼呢?還是什麼都甭說了。

對了,說:誰也不比你重要,和「你也不比誰重要」,這是同一件事的兩種看法。這是完全不同的人生觀呀。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閱讀偶拾

開運紅內褲,聽過吧?這種民間迷信不知道是流傳多久了,想追查也無從查起。不料今天讓我在古書裡頭找到一條紅內褲,還真是開運啊!

刑部侍郎辛亶嘗衣緋裈,俗云利官,上以為厭蠱,將斬之,綽曰:「據法不當死,臣不敢奉詔。」上怒甚,謂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僕射高熲將綽斬之。綽曰:「陛下寧可殺臣,不可殺辛亶。」至朝堂,解衣當斬。上使人謂綽曰:「竟如何?」對曰:「執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入,良久乃釋之。明日,謝綽,勞勉之,賜物三百段。(《北史.卷七十七.列傳第六十五.趙綽》)

緋褌是紅褲子,但古代的褲子可不像現在有那麼多名堂,因此多指貼身的短褲,那就是內褲囉。「俗云利官」,這就跟現代人穿紅內褲祈求好運相差不多,古代祈求官運亨通,官做大了,財富名聲也會跟著到來。厭、蠱,都是古代的邪術,什麼厭勝、蠱祝之類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就是那一套把戲。從皇帝的反應來看,穿紅內褲求開運這種事,即使是在1500年前,也被認為是一種邪術。這裡的「上」,是隋朝的開國君主,文帝楊堅。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雜感045

.今天想談,為什麼新聞記者愛問笨問題?這裡說的新聞記者,主要是指電視新聞的記者。我想大家都看過新聞中,問受傷的人:「痛嗎?」;問逃出火場的人:「會不會害怕?」;問酒駕肇事者:「為什麼喝了酒還要開車?」;問犯罪的人:「你不會良心不安嗎?」(其實大部分被問的「罪犯」也只是嫌疑人而已)……諸如此類,我想很多人一定都看過,而且一定會想:「這傢伙怎麼那麼蠢?問這什麼鬼問題?」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特定的一個或幾個新聞記者身上,也不限定於哪一台。幾乎每個新聞台,不管是有線新聞台或無線電視台的新聞記者,都同樣會幹出這種蠢事。讓你不免懷疑,電視新聞的記者是不是專雇用白痴來充數?

可是你可以看看這些傢伙的學歷,個個可都是顯赫得咧,名牌大學畢業,國內外碩士學歷,比比皆是。雖然學歷不能代表很多,但那是一種經過許多競爭和篩選之後挑出來的,你可以說這些人也許品德不佳、也許見識不夠、也許器量不足,但實在不能說他們笨。真的笨的話,書也不會讀到那種程度。那麼,問題出在哪兒?為什麼在學業上表現那麼優異的人,一進了電視台,就會問出笨問題呢?對這一點,我真的很好奇,也一直想不透。我的朋友中有曾經擔任電視台新聞記者,也有朋友的家人是做這一行,親自接觸之後,發現這些人也跟我差不多,或者反應還更好一點、更機敏一點。這麼一來,我就更不能理解了。難道我知道他們在幹蠢事,但他們自己卻不知道嗎?不吠吧!

最近幾天,我開始有點理解關鍵在哪兒了。我後來問自己,如果是我在鏡頭前,我對一個兒子剛撞車的媽媽,要問什麼問題,才不會顯得自己很笨呢?你也可以自己問一下這個問題。該怎麼問呢?

很難是吧!不管你問什麼都不對勁的,在那種情況下,不論你問什麼,都只會顯得荒謬而已。

所以我想,新聞台的記者不是因為他們太笨,所以才問出笨問題的。原因在於:他、們、太、靠、近、了!近到不得不開口,而在不該開口的時候開口,當然就要說蠢話了。要改善這個狀況,我猜是要從新聞攝影著手吧,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讓影象發揮出它的魅力,自然能在不言不語中說出千言萬語,而不是靠一支幾乎要塞進受訪者嘴巴的麥克風喋喋不休。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雜感044

.儘管旁人看來像個笑話,她還是認真地過了這一生。像這種因為立場不同而帶來的誤解,對於畸戀的污蔑尤甚。畸戀通常是被人和情慾畫上等號,而情和慾的比例,後者尤其要大上前者幾倍。但我認為這不是事實。畸戀並不是愛情本身出毛病,而是身份上的問題。愛一樣是愛,情也一樣是情,這裡面的純質,並不遜於中學生僅限於拉手和親嘴的純愛。這是早上看了〈女人一代記-首夜.瀨戶內寂聽〉的想法。宮澤理惠和阿部寬主演。

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雜感043

.所謂「與萬物合一」,並不是萬物來跟你合一,而是你去跟萬物合一。山不會過來你這裡,只有你去山那裡。推演到文化表現上,我認為再前衛的藝術創作,仍然只是世界在個人身上的投射罷了,說什麼引領風騷,那全是鬼扯。什麼導正社會風氣、復興傳統文化之類的,也全是同樣貨色,謊話。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雜感042

最近連續看了好多老電影,看到許多熟悉演員。這時候要像日本人一樣,望著遠方,睫毛顫動地說:「拿滋卡細內……。」

這陣子追的老片中,包括幾部李小龍的電影,「精武門」是其中之一,這部片子好像是1972年完成,所以我在戲院看到時,大概是國小四五年級的時候吧,總之還沒進國中。當時年紀雖小,但一直到現在都還記得那種震撼感,因為之前從沒看過那樣子的武打場面,也沒有哪位大俠會在打架時嚇嚇哈唏地鬼叫鬼叫,更別提那副所向無敵的雙截棍了!有好長一陣子,那可是所有小朋友眼中的聖物!不過聽說學那個很難,還沒打到別人之前,自己可能就要先吃上幾棍。所以,我也從沒嚐試過。但是電影中李小龍舞動雙截棍的動作,那簡直是藝術而不只是武術了。

當然,小時候看得津津有味,到長大後還懷念不已的電影,如今來看總能看出一點問題,證明俺這把年紀不只是活到狗身上去而已。真是令人欣慰。我看這電影看到三個錯誤。電影一開始,說霍元甲疑似被日本人毒死,所以開頭就是精武館的五弟子陳真趕到上海奔喪。這傢伙可神氣了,所有的人都穿黑衣,就他一身白衣。電影帶到霍大俠的墓碑,上頭寫著「己未年」這是第一。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霍元甲是在1910年去逝,歲次庚戌而不是己未,就算是隔年安葬,那也是大革命那一年的辛亥,絕不會是九年後的「己末」。

第二,精武館的大廳,懸著國父寫的「天下為公」,匾下有國父肖像,肖像兩旁還有一對條幅,右邊是:「革命尚未成功」,左邊毫不意外地:「同志仍須努力」。看到這裡,你該笑了吧!甭說1910年甚至1911年那時候有沒有人在意孫文墨寶,人家根本還沒死,哪來的遺言革命尚未成功云云?

最後是,故事發生在上海,說是「日本租借區」。但是據查,日本租界區卻是1932年128事變之後才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