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隨想129

.昨晚跟老婆兒子去吃小火鍋,到的時間比較早一點,所以就算是冬季應該很熱鬧的火鍋店也只有兩三桌客人而已。坐定後,點好了餐,就忙著調醬料、打蛋,等著火鍋噗噗噗地冒白煙。接近六點,客人就突然多起來了,總家店好像突然間醒過來一樣。我總說像桃園這種地方,是一個「家庭型」的地方城市,果不其然,來客中不帶小孩的幾乎都是少數,這跟過去我住在台北的經驗很不同。台北有許多「單身」客,不是指一個人去餐廳,而是以「個人」身分出現的客人。可能也都有家庭,但並不是跟家族一起行動,可能是跟伴侶、戀人,也可能是跟朋友或同學一起吃飯。總之,在台北,尤其是都會區裡頭,幾乎都是單身客的天下,所以帶小孩的家庭型客人很容易遭白眼的。最主要原因,當然就是孩子比較吵。不吵的孩子很少,事實上太安靜的小孩,我也覺得有點不太正常。尤其是出門在外,小孩很容易被周遭太多的變化和流動所刺激。所以別懷疑怎麼有些家長控制不了孩子,你在家裡也許有八、九成的控制力,到外頭那種陌生環境裡頭,大概都連一半都不到。要是在家就只有不到一半的控制,在外變成無政府狀態就很正常啦。就這一點來看,我想就算是不養孩子而是養貓、狗寵物的人,應該都很容易發現在家和在外時,寵物情緒反應的差異吧。扯遠了。
總之,就是店裡人多起來了,很多組客人帶著小朋友。有一個躺在嬰兒車裡頭,連爬出來的跡象都沒有,應該是在六個月以下吧,挺安靜的。有四個大概是兩歲到四歲之間,三個女的,一個男的。我那桌的旁邊是一對年輕夫婦,帶著一男一女,男孩比較小,兩歲多吧,有點愛惹麻煩,椅子坐不太住,媽媽比較辛苦,爸爸一直在滑手機。比較大的女孩則是非常呱噪。不過我對這種孩子的吵雜聲,拜兒子所賜,其實也慢慢習慣了。當然,在他小時候,我也很不習慣,太太對我老是在吃飯時間發脾氣總是覺得很奇怪。抱歉啦!兩位,我以前真的很不耐吵,一被吵火就上來了。就這麼想著、想著,突然就想到,家裡會再有這種吵鬧聲音,恐怕要等兒子的小孩吧。那要多久?二十年嗎?二十年後我都七十了。
「ㄟ,你以後有小孩,我可能都七十歲了。小孩都抱不動啦!」我對兒子說。
「所以呢?」他對這話題似乎沒什麼興趣地隨口敷衍。
「所以你要早一點生小孩啊!」我是這麼想著,不過沒開口。
我自己就晚婚,沒什麼立場叫我兒子要早點結婚、生小孩吧。不過就我自己的經驗,太晚當爹娘,體力上的確很吃虧。這種事嘛,當然是可以當做經驗譚講出來,不過被接受的機會也不高啦,頂多就是兒子有了親身體驗後才會想到老爸的說法是對的,但到了那個時候又是悔之晚矣。所以就算了吧。
不過我自己還是一頭熱地繼續做著爺爺夢。「到時候你才六十三歲」我對太太說。
「我都還沒退休呢。」太太回答。
「退休?」我想到那個快要倒閉的勞退基金:「還退休咧,要是勞退基金……。」
她說起勞保的退休規定,幾年後如何如何……我打斷說:「那是勞保基金還在,要是倒了,就什麼都不必談啦。」
「所以呢?要選擇一次領嗎?」她說。
「那是說沒倒的話,你還能選擇一次領或按月領。要是倒了,就都沒得領啦。」唉,人口紅利的話題啊。以後小孩夫婦倆怎麼可能養四個丫公丫嬤還有自己的下一代?這筆帳怎麼算也不成啊。
「不過以後你只會抱女孩吧?男孩你是不會抱的。」太太跟我說。
「不一定啦,誰知道那時候……但女孩不但會抱,我還會天天寫俳句呢!跟小丸子的爺爺一樣」我順著她的話說。
所以今晚先來一句:一陣冬雨後,冷鋒像金兵南下,汴涼皮皮挫。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隨想128

.最近又在什麼「水逆」,水星退行(好像吧,說錯不管)。然後就聽到很多人哀嘆「犯小人」,大概都是一些倒楣事,跟人、跟事或跟物有關。我自己倒是還好,就是工作動力流失了不少,幾個句子湊了老半天,完成不了,心焦心急也沒辦法。腦子裡那些線路好像卡住了似的。不過這不是重點,我想說的是犯小人。從大家公布的動態來看,有人犯了嚴重小人,有的只是像塊蛋糕而已。不都是犯小人嗎?小人也是分等級的,有恐怖魔王級,也有吉娃娃,只會吠兩聲而已。為什麼有如此差別?最普遍的理由是「運氣」,很倒楣的碰上大麻煩,還算好的遇上芝麻小事。不過我在想,這說不定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要是你使盡全力地擊打這個世界,想必在某些時候那個反作用力就很大,也就是說那個小人到來時,你會很麻煩。所以想一想,我沒犯到什麼魔王級的小人,想必也是因為出拳無力的關係。雖說牡羊座一向很沖,不過就「對抗」和「適應」的兩極光譜來看,我是以為自己比較靠近「適應」那一端的。不知道這是天性或者後天培養使然。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隨想127

「But that the part of it I always liked. He adjusted himself to beams falling, and then no more of them fell, and he adjusted himself to them not falling.」--Dashiell Hammett, The Maltese Falcon.
《馬爾他之鷹》(臉譜):「但我向來喜歡的也就是這一部分。他為了墜落的柱子調整自己,從此再也沒有墜落的柱子,他調整自己好讓他們不再落下來。」(第七章第87頁)
《神諭之夜》(時報):「但這正是我覺得最有趣的一點,橫樑差點打到他,他想想也就習慣了;橫樑沒再掉下來,他想想也就好了;橫樑沒打中他,他想想也就算了。」(書中引述《馬》書。第88頁)

這兩個翻譯都是錯的。這一段出自《馬》書中偵探史貝德講的一個小故事,說有個Flitcraft的傢伙人間蒸發。他因為一樁差點發生的意外事故而逃離原來的生活,但之後又發現他其實還是過著跟過去差不多相同的生活,並沒多大改變。所以史貝德的意思是說:他是因為鋼樑掉下來才改變,但又因為鋼樑不再掉下來而不改變(或說又變回跟原來一樣)。這裡都沒有前述兩段譯文中的「主動」或「有意識地採取作為」含義(「他調整自己好讓他們....」、「他想想也就....」),唯有的只是被動,大環境之下的隨波逐流。當然,意思是這樣,但要把它修到符合原文的表述方式,可就費勁囉。(但這一段可以得到多少報酬呢?少則不及25元,多則60元。所以我想想也也就算了....。)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隨想126

.小時候覺得新聞記者很威風,尤其是電視台的主播,看來就是很「專業」。但那時年紀小,其實也不懂得什麼叫「專業」。小時候看老師也很偉大,既有知識又有權威,連爸媽見了都要哈腰鞠躬,三節還送禮。不過現在呢?彷彿都掉漆了。對於師資和新聞從業人員的專業水準,近來一直是批評不斷,我也不必在此重覆。不過這讓我懷疑,到底是老師和新聞記者的水準真的比以前差呢,或者這其實是一種「認知」差異。這是兩個不同情況,比方說,我說某家店的菜變鹹了,可能是鹽巴、醬油真的放得比以前多,也說不定只是我自己口味變淡。就說老師和新聞記者的程度,萬事萬物都在進步,唯有老師和新聞記者在退步,你不會覺得很奇怪嗎?我覺得問題說不定不在那裡,搞不好根本不是個問題,這只是反映出整個社會的知識和資訊水準提高了。過去當老師多好,面對的是一群不識字或國小沒畢業的家長,很多連狗乙都講不輪轉,見師矮三級,想去學校吵架、抗議也沒門啊。而在資訊封閉時代中的新聞記者,掌握或接近訊息來源,跟整個閉塞的閱聽大眾相比,當然是既靈通又有權威,就像是原始部落的巫師嘛。

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

隨想125

.對於現在政局吹鬍子瞪眼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尤其是最近又到了報稅月,想到自己白花花的銀子送出去任人糟蹋,心情肯定更不爽吧。很多人一定都不想繳稅。但能抗稅嗎?一般人大概也不敢,上班族更是一分一毫都逃不掉。不過還是有辦法的。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要、索、取、統、一、發、票!夠簡單了吧。統一發票就是政府徵稅,而且還要大家幫忙搜刮來讓牠浪費糟蹋,為了鼓勵我們幫牠榨取民脂民膏,祭出抽獎、檢舉獎金(胡蘿蔔)和處罰(棍子);精神上呢,再嚷著「有所得就要課稅,這才公平」(你自個不是要繳稅嗎?所以逃稅的人加倍可惡吧)。不過這一塊錢呢,不是被政府收走,就是留在民間。我們可以用腳膝蓋想一想,這一塊錢是擺在政府那裡的效用大呢,還是擺在民間效用大。換句話說,就是比比看,是那個游泳池蓋好敲掉再蓋好再敲掉最近又說要再蓋一次的政府用錢有效率呢,還是像你這種因為便宜五塊錢就不惜換一攤的人有效率。結果如何,就不必我再嘮叨了吧。知道方法了嗎?努力抗稅去唄!

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隨想124

.遊樂園裡頭有碰碰車,小朋友都很愛玩,圍欄外總是有一群大人和小孩在觀看,門口也總有一群小朋友在排隊,想趕快進去享受那種追逐和對撞的樂趣。不過有個胖小子很討厭,他進去之後霸佔了一輛車子,就再也不肯下來,儘管旁人怒目相視,他照樣我行我素,只沈迷在自己的玩樂中。
.小小的餐館,生意雖然不錯,但老闆今晚有點愁眉苦臉。有限的餐桌,每晚總是滿座,不過光是滿座也無法負擔昂貴的店租啊,所以得靠客人多多包涵,吃完後讓給下一批客人。不過今晚不太好,有兩、三桌客人吃完後就坐著聊起天來了,一聊還兩個半小時,儘管服務生早就去清過桌面,也三番兩次去倒了水給個暗示,但他們就是不懂。
.以上是我對養生長壽的看法。

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隨想123

.最近從後台發現來自雅虎公司的點擊率大增,有時一天高達數百次,這對小店而言,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想來是派機器人前來摸底,但小店開了三數年也不過就那麼百來或二百來頁,一個月來摸上千次是要幹嘛?每頁多摸兩次是會摸出啥玩意來哩?小的暗生奇想,莫非雅虎董事會覺定重資收購小店?那麼俺這回也不跟你拐彎抹角,一口價:六億、歐元。好了吧?各位回去琢磨琢磨,覺得划算再來談。(舉茶碗)送客!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隨想122

 (圖片來源:http://www.tvbomb.co.uk/11536

.《發條鳥年代記》! 這套書讓我知道兩件事:第一、套書沒出齊之前,千萬不要讀,不然等到最後一冊出完,之前讀的也差不多忘光啦。所以後來的青豆和蝦仁,俺可是苦撐到三冊出齊了才一口氣看完,真是滿足!(不過前一陣子又著了《狼廳》的道,前兩本看完好久了,第三冊遙遙無期[遠望],天下文化,加油啊!) 第二件事情是中、蒙邊城諾門罕曾發生慘烈的日俄衝突。前陣子讀了《哈爾濱檔案》,對這個戰爭雖然沒有直接描述,但地緣關係頗深(東北部分集中於海拉爾和哈爾濱兩地),這書是對1917年俄國大革命之後,歷經偽滿時期一直到二戰結束大概三十多年的滯中俄籍猶太家族史的深度挖掘。在戰爭期間和戰後,這些滯留中國的猶太人何去何從,主要分成兩派: 大多數人都又會回到俄國,結果戰爭期間回去的,幾乎都碰上史達林的「大清洗」,戰後回去的則是被騙到哈薩克拓荒。另一派則是繼續猶太人的千年傳統,繼續流亡到美加澳。作者就是跟著祖父母、父母一起移民澳洲。要挖掘家族史,大概跟所有的史書一樣,材料是最困難的一關,幸虧俄國KGB幫他們儲存了許多材料(你可以想像一下是在什麼狀況下發生的事情……)。其中有些段落行文看似流水帳,因為官方資料寫得相當簡略,但那麼慘痛的遭遇由極簡文字寫出,卻帶來張力極大的荒謬感,我想就那些部分而言,連卡夫卡都比不上。這書我會想推薦給我兒子讀(當然啦,他完全不是文青的料,就目前看來),從見識上提升想像力,讓他明白國家(政府)的作為,可以離譜到什麼程度。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隨想121

.台灣戰古巴。台灣跟古巴有著若干共同點:一個是太平洋東北岸的歹命子,一個是大西洋東北岸的歹命子;兩個都是在大國陰影下過日子;兩地都產糖,最古老的帝國主義經濟作物之一;兩者都有著外來政權你走我來、勃興忽亡的顛沛史。不過說到悲慘命運,彼國甚至是有以過之的。從1492年大名鼎鼎的哥倫布登島「發現」新大陸以來,在槍炮、病菌和鋼鐵的加持下,島上原住民幾近滅絕,西方殖民者以黑奴填塞勞力空缺,讓世外之島變成奴隸國度。此後的新住民在五百年爭取獨立的鬥爭中,先後挑戰古典帝國主義的西方霸主西班牙和當代帝國主義霸主美國(電影《教父II》的現代背景)。從對手來掂分量,古巴人可真是不簡單。我們長久以來追隨美國輿論鄙夷嘲笑卡斯楚政權,如今在台海仰人鼻息的氣氛中,也稍能體會那個毗鄰美帝島國維持自我身影之艱難了吧?

2013年2月25日 星期一

隨想120

.李安得獎,大家都很高興。當然,除非你是史蒂芬史匹柏或班艾佛列克,不然也沒什麼理由不高興。這種高興也有遠近親疏的層次,台灣人很高興,台南人可能更高興一點,台南一中的畢業生說不定除了高興之外又加上一些什麼,因為李安的爸爸曾是南一中校長。
  如果運用六度分隔理論,我也有理由很高興,我最小姑姑的先生曾是南一中教師,推算時間應該也跨越了李安父親的校長任職期間,從我-姑姑-姑丈-校長到李安,只不過是五度分隔啊。呵呵。
  大概有人要罵這是往自己臉上貼金。沒錯啊,其實只要是台灣人做了什麼在國際上爭光露臉的事,大家都不免要往自個兒的臉上貼金。這其實是一再地印證一句老話:血濃於水。儘管這些有頭有臉的人跟我們平常人根本找不到任何直接甚至相關的血緣關係。
  這次李安獲獎,國內輿論自然是狂熱回應,國內同胞欣喜可期,但海外僑胞也一樣高興,臉書上幾個早就移民海外的朋友也很高興,奇妙的是連在海外出生或長大的第二代,跟台灣這塊土地的情感據我猜測應該很淡薄的小朋友們也很高興,這就不得不讓人對於「民族主義」這塊老招牌嘖嘖稱奇。
  從民族國家大量興起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算起,一百多年來人在國族思維上似乎是進步不大,民族照樣是個可以召喚魂神的幡幟。從生物和演化的角度來看,這其實也很有道理,且不說血型分類這種最基本的斥合機制,在蠻荒時代單獨個人的力量遠遜於猛獸,所以必須集結眾人之力才能防衛和狩獵,合作的要件是信任,信任必須擁有一些共同點才能成立,那麼血脈和族群關係就是一個先天優勢。
  這樣的族群擇汰機制,如今雖然不再扮演吃重角色,畢竟是在我們的血液或者說是基因裡頭保留了下來,因此,李安雖然早已脫離故鄉多年,我們還是能在第一時間拿他當同胞看待。有人也許是出反駁,說在海外地區尤其是要小心華人,因為華人騙起華人來最是兇狠。但就我的想法,這是倒果為因,你聽過一句玩笑話吧:
  「你為什麼要欺騙最相信你的人呢?」
  「因為不相信我的,我騙不到。」
  所以欺騙成立的要件,其實就是要先相信。華人騙華人的事實,正好可以證明這個族群關係是存在的。

2013年2月22日 星期五

隨想119

.古狗從鄉民搜尋中找到一些有趣的東西,例如透過流行的關鍵字可以做為趨勢上的研判根據。常常玩社群網站的人也會發現,某些情緒、心理狀態或偶發事件似乎也會在毫無約定下一起或頻繁地出現,例如在臉書或噗浪中可能在同一天發現幾個人都去逛夜市、感覺沮喪、碰到厄事或者東西壞了,也常常看到幾個人不約而同地表示好心情。這種生活上的巧合一向讓我著迷,想要從中挖掘原因,希望可以得到合乎理性、科學的解釋。但,當然就是常常找不到,才會讓我著迷吧。其實這些巧合不但發生在社群和人際之中,個人的遭遇上也常常出現*。昨天看的片子中,《一路向西》和《皆月》都有泰國浴情節,而《皆月》和《天地明察》又都指涉到天體。就這幾齣戲來說,以日片而言,B級片可比流行電影有趣多多,《皆》中的奧田瑛二、北村一輝和泰國浴女郎吉本多香美的演出都比較吸引我。奧田瑛二那模樣讓我覺得如果《火宅之人》要重拍應該也可以找他。《天》片也許故事結構比較大,影像化的必要刪修把戲劇性都削弱了。或許原著小說會更精彩吧,據說它在日本的反應非常好。《一》片則弱了些,既做不到香港B級片的趣味,情節上又假掰。米蘭昆德拉曾在某部小說的開頭引用猶太諺語:「人類一思索,上帝就發笑。」這句話大概也可以用在那些很用力想要裝出深度的電影:導演一反省,觀眾就想笑。
(*:但我不知道這狀況是否因為特別關注才得以成立?或許在機率上其實什麼事情都一樣,但因為你特別關注某事,那個某事就顯得更加神奇。有個例子是,很多人都會特別在意剛在公車站卻發現它在前幾秒鐘前剛跑掉。也許公車到站和你到站的時間分布上,任何時間點的機率都一樣,但你就是會對於到站發現公車剛走的事情特別感到懊惱,因而覺得倒楣。或者是一到站車子就來,又感到特別幸運。但在機率上做比較的話,也許就會發現這都只是常態分配,既不特別倒楣也不特別幸運。)

附記:貼文發表後,隨意瀏覽,又看到一段「我望向沙發,爸爸在沙發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沉重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
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段文字戲仿朱自清的〈背影〉,也是《一路向西》裡頭再三引用的橋段。當然,朱自清那篇文章因曾選入中學教材(也許現在還有?),所以廣為人知,多被引用也是合情合理。

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2013年2月3日 星期日

文抄公一則

早就讀過了,但原本只記得最後那句「更有痴似相公者」。今日網上偶遇如見老友,格外有感,錄之如下。再次細讀,文中到底有幾個人,是五個或六個?張岱這邊是舟子和作者,但「舟中人兩、三粒」,兩粒就兩粒、三粒就三粒,兩三粒是怎樣啊?所以除了舟子和作者之外,還有一人是誰?小廝嗎?另一邊則是湖心亭上,有煮酒的小童,和「鋪氈對坐」的兩人,一人說話,另一位大概只是點頭微笑?或者是個女士,所以張岱沒特別說到(並不是說輕視女性,也許不提正是因為禮貌。但,當然,這個禮純是男性思惟。時代使然啊)。

〈湖心亭看雪.陶庵夢憶〉 張岱

  崇禎五年(1632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大概晚上吧矣, 余拏拿,牽引一小舟擁毳ㄘㄨㄟˋ)(就是皮草啦)、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寒地樹枝冰晶)沆碭(ㄏㄤˋ ㄉㄤˋ; 白霧茫茫),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 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013年2月1日 星期五

隨想118

.昨晚《龍馬行》開箱!其實來一個星期了吧。打開第一本見是上下雙欄的編排,先就有了好感。這對編面空間的配置更顯經濟,省了我的荷包,也少砍幾棵樹,幹得好啊!執編。這位編輯是我在網路上最早認識的幾位網友之一,真是與有榮焉!現在雖然才看大概五十頁吧,就覺得這書好看。也許是因為傳主的關係吧。書中一再說到龍馬有一股不可思議的魅力,司馬遼太郎的寫法也有一股魅力。可能是龍馬附身吧?哈哈。為什麼我要說到這一點呢?因為之前也是司馬著作《宛如飛翔》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宛》雖然是以日本難得一見的颯爽男兒西鄉隆盛為主角,但同時代那些大人物,像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等等,一個比一個還陰沉,真是讓人讀之生厭!害我那套書這十年來進攻三次,最後都以敗退收場,最多只讀到第六集(全套十冊,好像)。今年還沒說出什麼新希望,現在就可以來許個願:希望龍馬帶我走進這段幕末維新史,俟後挾其威力再次舉兵,掃平西南戰爭!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抄錄一段-一代宗師

(我太喜歡這場戲了,決定把它錄下來。)

1952年冬天,宮二停止掛牌。有人說是因為舊患,開始吸鴉片。有人傳她是練功入魔。我最後一次見她,是在大南。

「聽得懂這戲嗎?」

「像是在佛山聽過。
叫什麼夢。」

「風流夢。」

「風流本就是個夢。
有人說,絲不如竹,竹不如肉。
唱的,遠比說的好聽。」

「宮先生學過戲呀?」

「皮毛而已。
當年要真擰著性子把戲學下去,我定會是台上的角兒。
千回百轉,一悲一喜。
唱膩了楊門女將,就換游園驚夢唱唱。
那時候,你在台下,我唱你看。
想想那樣的相遇,也怪有意思的。」

「我怕到時候一票難求啊!」

「您真捧場。
您看戲,我送票。」

「其實人生如戲。
這幾年宮先生文戲武唱,可是唱得有板有眼,功架十足。
可惜,就差個轉身。」

「想不到你把我當戲看。
我的戲,不管人家喝不喝彩,也只能這樣下去了。
今晚請您出來,也是想把該了的事了一了,該說的話說一說。」

「宮先生要出門?」

「在北方有句老話:人不辭路,虎不辭山。
這些年,咱們都是他鄉之人。
我是真的累了,想回老家了。
臨走前,有樣東西要還給你。

六十四手,我已經忘了。
我在最好的時候碰到你,是我的運氣。
可惜我沒時間了。
想想,說人生無悔,都是賭氣的話。
人生若無悔,那該多無趣啊。

葉先生,說句真心話。

我心裡有過你。

我把這話告訴你也沒什麼。喜歡人不犯法。
可我也只能到喜歡為止了。
這些話我沒對誰說過。
今晚見了你,不知道為什麼就都說出來了。
就讓你我的恩怨,像盤棋一樣,保留在那兒。
你多保重。」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
我們之間本來就沒有恩怨。
有的,只是一段緣分。

你爹講過,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有燈就有人。
希望有一日,我可以再見宮家六十四手。」

「 我爹常說,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我見過自己,也算見過天地。
可惜見不到眾生。
這條路,我沒走完。
希望你能把它走下去。

 一眼看上去,這兒不就是個武林嗎?」

「所謂的大時代,不過就是一個選擇。
或去、或留,我選擇了留在屬於我的年月。
那是我最開心的日子。」

1953年
宮二病逝香港,一生信守誓言:不婚嫁、不留后、不傳藝。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隨想117

.今天覺得,從某些方面來看,女人應該是很適合從政才對。但實際上從政的女人,跟擔任大廚啦、科學家啦、工程師啦一樣,仍然是少數。為什麼呢?

  會覺得女人適合從政,其實是從「婆媳關係」想到的。婆媳關係可是重要的文化因子,靠它而成的文學作品、電視劇、電影可說是沒完沒了,照說這樣的爛梗用個一、兩回應該就玩死了吧?才不。你到各個社群網路去看,不但結婚的女人成天數落婆婆的不是,連明明沒結婚、當然也沒婆婆的照樣罵得嘴角全波。不過我當然也不是要說這樣不對或哪樣才對,只是純就現象的有無、多寡,做個觀察,再從中去提擷一些想法而已。

  當然我很好奇,為什麼只有婆媳關係如此受到重視,卻沒有什麼「岳婿關係」的話題呢?很多人都看過、聽過(刻意或不小心聽到都算)、甚至親自參與過討論婆媳關係的話題,但我好像不曾聽過有哪個結婚的男人會談老婆娘家跟他之間的事情。你不曾看過哪個男人公開數落自己的岳父或岳母,然後旁邊有一票男人七嘴八舌地說讚、說我也是,說我那個岳父、岳母……怎樣又怎樣,巴拉~巴拉~吧?我有時候會想說,幸虧大觀園裡頭有許多位太太、小姐和婢女,不然任憑曹雪芹有多大能耐也寫不出一本紅樓夢啊!(不過我也承認,男人通常不太公開表露自己的情感,也許在那方面有問題也不會公開談論。但你私底下就聽誰說過他跟岳父母的事情嗎?)

  所以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呢?我不是要指責女人小心眼什麼的,甭誤會了。我想這跟遠古以來的文化基因有點關係,既然出外採集和狩獵的工作交給體力較好的男人,一群女人待在同一個地方又能幹嘛?除了小心保衛居處之外,也許最重要就是和樂相處,所以很多心力都要擺在互相之間的關係上頭。到了文明逐漸進步之後,保衛需求更低之後(也就是說生活越來越安全),投入在人際關係中的精神和力氣或許更是遠古的不知道多少倍。你投入越多精力,就越會關注那件事的發展,稍有蛛絲馬跡就會讓你興奮、沮喪,這也是必然的吧?(你隨便買一張股票,或許管它是漲是跌,你都不在意。但要是把全部家當都押上去,或許半夜都在想明天開盤會是如何。)

  也許就是這樣,女人就成為情感關係上的高手(因為長久以來的磨練),但高手也往往被自己耽誤,就像挺著美麗叉角的鹿在森林中讓自己被藤蔓纏絆住一樣,很多高手也很擅長挖坑讓自己跳,深陷其中,無力自拔,但看起既像是痛苦,又好像樂在其中(而且正因為是高手挖的坑,凡人還救她不得)。就我這個男人看來,實在是嘆為觀止。(當然,很多女人看到這種話就會說,你們男人就是不懂。沒錯啊,我是真的不懂。)

  (我好像拉拉雜雜不知道談到哪兒去了,不過本來就是隨想而已。信馬由繮,就隨它亂跑。喔,我想到了。)就此而言,女人對於人際關係的注重,不正適合搞政治嗎?當然,政治裡頭也不只是人際關係而已,但這也是關鍵之一吧。

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隨想116

.男女之間分手要俐落,不必嘮嘮叨叨說什麼原因。偏偏就是有那麼多傻蛋想問。
.莊子裡頭混沌鑿七竅而死的寓言,想必就是對「中國式民主」的啟發吧!
.玩了幾年臉書和社群網站後就覺得,以前聽說的某戴姓作家偷翻張愛玲家的垃圾,現在感覺似乎也不是那麼可鄙了。這也算是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