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

雜感036

.最近不知道看了哪個網頁,裡頭提到大陸不記得是河南省還是洛陽市,向聯合國教科文提出幾項文化遺產申請,其中之一是「杞人憂天」的傳說。這個有點意思。我是不太清楚聯合國文化遺產的定義,不過既然方言(如日本八丈島方言)、節日(如中國的端午節,沒錯,是中國人申請到的,不是韓國人)等文化項目都可以列入文化遺產,也許神話傳說也真的可以列入吧。杞人憂天的故事,大概平常人都懂,我就可以不必解釋了(如果你不懂,你又多了一個「自己很奇怪」的理由了,高興吧!)。是說,一個成語,可以用上千年,還能精確地表達一些社會或心理現象,還真的不得不佩服古代的中國人。這種情況,在閱讀左傳時,給我很深的體會,我們現在許多還在使用的成語、套語,有不少就從左傳沿用至今,上下兩千五百年了耶~你想想,一句話由十個人相互傳遞,往往都會走樣,兩千五百年前的成語,竟然能保留到現代,而且意思也沒走叉,這不是很令人驚奇的嗎?

我好像跑野馬了。因為本來要說的是,最近流行的氣候變遷、地球暖化,這些時髦話題,照我看,就是標準的杞人憂天罷了。行銷上有所謂的「恫嚇行銷法」,我看科學界就是用這個在謀取研究經費和名聲的。人慣於從自己的標準來衡量萬物,希臘那個誰不早就說「人是萬物的尺度」,所以,攤開報紙或網路電子報,什麼百年最大風雪,五十年最高(或低)溫,看起來是多麼觸目驚心啊!可是,對於一個高壽4,500,000,000年的地球來說,五十年或百年,甚至是兩百年或五百年,到底算哪回事啊?而氣象學的基礎在於天候的歸納和統計分析,一個只有百年資料的門科,成天嚷著天候有變,要限定二氧化碳排放、要京都議定書……到底憑藉著什麼,可以如此誇誇奇譚,怎麼想都讓我覺得很奇怪,這不是杞人憂天嗎?事實上現代人不但憂天,而且自大得常常要「罪己」,就是動不動要譴責一下自己,好像寧可自己犯錯,也不要承認自己無關緊要似的。也許前者比較有真實的存在感吧。所以,雨下大下多了,就要說是自己幹了何等壞事,才惹得地球反撲。媽的,反撲個屁!自以為自己是個什麼東西。有一群細菌,平常就在水裡排放二氧化碳,不注重環保,有一天就被一鍋煮了,全部燒死,它們說是因為不懂得尊重環境才造成暖化而殞滅。其實我只是燒開水煮咖啡啊!就是這麼個回事。

另外,一剛開始說到的左傳,讓我想到一個也是目前相當流行的謬論。這是關於維護「正」體中文,也就是繁體字時,常有人提到的。這種說法是說,繁體字載負古代中國文化的遺產,所以應該加以保護(相對於簡體字),例如,(重點來了)現代人如果會看繁體字,就還能看懂中國古代文獻,比方說,左傳。這種主張錯在哪兒呢?錯在完全忽略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楷書,本身就是經過幾千年的演化而產生的,楷書本身就是漢字演化的一個階段而已。我們能以繁體字閱讀古代文獻如左傳,不是因為繁體字包含著傳統優勢,而是因為左傳本身也經過千年的迻譯、轉化和兩千五百年來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的校注和解釋,因此才能被現代人所理解的,這跟你使用繁體字或簡體字,老實說,關係不大。不然,拿一車大篆竹簡的左傳,你說你能看懂多少?就算是漢初秦隸的左傳,字體是比較接近現行楷書了,但那裡頭可能使用到的異體字,說不定都比「標準」字體要多好幾倍,這又能看懂多少?

前頭特別用引號強調的「正」體中文和「標準」字體,是說,我心理上是非常排斥這種名稱的,繁簡的對稱,可以說是相當中性的語法,「正」字就不同啦,跟以前的漢賊說法一個模樣,就是自以為屌個二五八萬啊,正字的對稱是啥?我們自己就正,別人就歪就斜(邪)就偏嗎?真是再自大也沒有了。下次就由敝國申請夜郎自大這個傳說的文化遺產吧。

「標準」字體的問題,不在於自大,而在於太笨,笨在認不清漢字的流變,喜歡看碑帖的,自然就能認識多許許多多一點都不標準的漢字,去翻翻柳公權和顏真卿的楷帖,舉目可證。在一個還在呼吸、活生生的文化裡頭,把一樣會有而且應該有許多變化的事項,武斷地擷取中間一個階段做為最終標準,這不是很荒謬嗎?如果這麼說來太抽象,可以打個比方來說,就說,你一整天的生活,需要很多不同的動作吧?那好,我隨便挑一個時間,幫你照張相片,就以這張相片捕抓到的動作做為「標準」,你說你再來要怎麼過日子啊?教育部那些混蛋的做法,就是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