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雜感051

.都說,熬夜會爆肝。那套說詞大概是說,人體經脈循行在晚上十一點至一點走到膽經,一點至三點走到肝經,所以熬夜就讓膽啊肝啊加重負擔。這樣的話,很簡單啊,就是晚上九點十點或十一點先睡一覺,半夜兩三點、或者最好是三四點、頂好是五六點再爬起來咩。最近的作息就是類似於此。過去吃完晚飯大約七點多或八點,之後的兩個小時最是難熬,以前上班的時候,那兩個小時真是累。不過小孩要到十點才上床就寢,在那之前爹娘也只好撐著囉。而熬過那兩個最感疲倦的兩個小時以後,精神就會慢慢恢復,等到十二點之後,又是一波精神狀態的高峰期,至少又可以撐到半夜兩三四點不等。那麼,依照那套什麼人體經脈派的說法,這就是肝膽雙爆的作息。

最近,刻意在晚上九點或十點,就先刷好牙來等著酣眠神大駕光臨。八成是年紀大了之後,神經沒那麼敏銳,聽力也沒那麼好,所以十之八九都能在這個時候睡著。有人舉手發問了:那小孩不是還沒睡嗎?喔,因為現在放暑假,也沒什麼作業好檢查的,所以晚上就放著讓他自己忙乎。反正小孩自有其出路,麥可克里希頓有說過。過去,這個時間是不太可能睡著的,神經線像繃緊的琴絃,外界任何風吹草動,立馬彈出十面埋伏來,眼看西楚霸王在小山坡上三進三擊殺退漢兵無數,哪裡還睡得著啊!

這麼說來,好像突然瞭解養生的重要似的。剛剛想了一下自己這一兩個星期以來,工作狀況和作息的變化,略有領悟。其實,只是厭倦了一成不變的模式罷啦,上個星期的白天工作狀況糟糕得要命,每天的進度都維持得少年好煩惱。上個周末的某天夜裡半夜三點醒來反正MSN沒人敲我噗浪也無友更新閒著沒事將就打開工作檔案稍微做一下,三數個小時忽忽而過,一天進度竟然就完成啦!既是嚐到甜頭當然就會如法泡製。於是,作息時間就改啦。最近幾個朋友以為我比較忙,白天不見人影。其實白天只是忙著看片子、看玫瑰的名字、看別想擺脫書、看馬家輝的愛漿糊兼長長長的午睡,如此而已。等哪天半夜上工的進度又不理想,就會順其自然地變為朝九晚五。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雜感050

.好不容易撐到五十則了。
.世間多所矛盾,今天想到的是自由和限制。

我跟我老爸一樣,對於生活一向沒什麼計畫。信步所之,忘路之遠近……到最後常常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哪裡。至於人在何處倒是相當清楚,因為哪兒也沒去,所以通常還在原地踏步。另一種說法是:不過就是個懶惰鬼罷啦。

於是,尋常所見應該計畫的事,幾乎是一逕地排斥。讀書計畫,這是從來都會做,但也從來沒做成的。學生時代的寒暑假照例都要做個計畫裝裝樣子,但情況一向是放假前做好計畫,放假後天天修改計畫,如是者大約兩個星期之後就又幡然醒悟,自己根本不是這塊料啊!學人家做什麼計畫?再來就是真正的快樂又毫無做為的暑假了。

職場規畫,這在大學畢業之後兩三年裡頭還會想到,後來就覺得,人生隨波逐流也沒什麼不好。不過這件事情顯然是相當重大,社會上的「規畫派」一直很有勢力。你從暢銷書排行榜就可以見識到此派勢力。所以在這個議題上要堅持毫無規畫,的確會招致相當大的批評也要承受極大的壓力。為此,我個人不得不努力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拚命想出一套說法:就是「河口沙洲」。個人的生命之河,不予控制地流經許多地形,到最後自然而然地會有累積,就像河流入海口堆起了沙洲一樣。所以有什麼好忙的?放任讓它堆積就夠了,只要累積夠了,自然就會浮出水面。當然啦,經過二十五年之後,自己到底堆積了什麼,也已經不能再假裝說還不清楚了。

退休規畫,現在這個可是大熱門。不過因為過去幾十年來一向排斥計畫,也欠缺相關的磨練和調適,一方面是發現自己沒有能力規畫,再方面也想援引舊例,就免了吧。毫無做為的老路子,其實最具誘惑力。有些人覺得我的晚年必定很慘,我自己倒覺得晚年可能會很慘,這「必定」與「可能」的不同,正代表人生左派(積極控制)和人生右派(自由放任)的差異。

而在年紀逐漸老大之後,在別人,尤其是小輩眼中,他們就會自動把你的位置放在他們自以為是的神龕上,在那片他們所謂的社會認知的板塊中,他們會預先幫你鑿好一個格子,然後把你放進去,不管你是阿貓阿狗還是烏龜王八或綠豆,總之,認為你就該是「那個」樣子。什麼樣子?就是具備完美規畫的人生左派的樣子。可是,現在這個年紀又很不愛解釋自己的想法,在不與對方相決裂的情況下,只好敷衍。有時敷衍過頭,竟然還會真的提出某種自己都不相信的規畫哩!

然而實際上,我從來不做規畫。不做規畫是自己以為,這樣比較自由。就拿旅行來說好了,看到任何人做的行程規畫,我都覺得好笑。旅行不就是為了放鬆自己嗎?搞得跟打仗行軍一樣,是要幹嘛?所以要我去規畫行程啊,預定旅館啊,都免談。因此,我上東部、去南部,甚至出國,除非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絕不預定旅館的,結果有一年就在東京找旅館找到快半夜十二點!

今年八月初準備帶小孩出去走一走,當然也是援例不做規畫。早上無意間逛到統一馬武督渡假中心,趁興查了一下空房,發現從七月底到八月底幾乎是全滿了。這時候我那個放任自由的想法竟然有些微的鬆動。事實上,當大多數人都在做規畫的時候,不做規畫的自己還是不得自由啊。沒錯,你沒有行程安排來限制住自己,但問題是,哪裡也去不了的情況下,何來信步所之?根本哪裡也去不了。

這個狀況不知道有沒有個什麼專有名詞來形容。普遍化來解釋就是,你因為排斥方案A而選擇方案B,但因為力行方案B,則不免又陷入方案A裡頭;其中方案A與方案B為完全相反之描述。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雜感049

.這個時代,是個不對稱的時代。怎麼不對稱呢?內容和形式不對稱,記憶和經驗不對稱,儲存容器和儲存內容不對稱,記錄工具和記錄內容不對稱,能指和所指不對稱。舉個簡單的例子,相機幾乎是人手一台,沒正統相機的至少還有照相手機,而不管是傳統相機、數位相機、錄影機、攝放機、照相手機,沒有哪一樣不是一兩個月就推陳出新以刺激購買欲。我想,家用3D攝影機應該也很快就會出現了吧。總之,想拍要拍愛拍,這些都不是問題,不管是機種、功能、外形,都有眼花撩亂的多種選擇。於是,現在是大家拍得也人人拍的時候,卻發現實在也沒那麼多東西好拍。或者說,能把這些相同的東西拍得不相同的,其實不多。再一例,VCD片、DVD片、藍光片、隨身碟、軟碟、硬碟、二.五吋外接碟、三.五吋外接碟,儲存容量從650K、1.44M、128M、526M、700M、1GB、2GB、4.7GB....一直到1.5TB、2.0TB,只要肯花錢,包山包海都沒問題,可裡頭要裝什麼反成了大問題。有什麼是你存著,五十年後還會記起而會拿出來把玩的?甭說五十年後,五個月之後自己還記不記得有這玩意兒,都是個問題。既然沒那麼多東西可以存著,這麼大的容器又要幹嘛?生產這些容器的天才又要靠什麼吃飯啊?有辦法解決。什麼辦法呢?就是把原來那些被儲存的東西變大。房子變大了不是?那麼椅子桌子沙發床舖書櫃流理台也全都加大二十倍,這不就照樣塞得滿滿的嗎?結果,我們擁有了愈來愈有可能的形式,面對著仍然跟以前一樣,說不定還要更少的內容,反倒是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