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隨想114

.網路的興起,帶來一些畫時代效應,尤其是對社會動員方面,歐巴馬兩次勝選、號稱「阿拉伯之春」和「茉莉花革命」的埃及、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政變都可說是例子。過去那些第三世界的政變往往是由軍人或權貴起義(當然也不見得是「義」啦),是由上層發動。這一次竟是底層民眾的振蕩逐步擴大,最終得以顛覆政權。這些「大時代」的例子看似很遠,實則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頭也一再出現一些網路效應。
  過去,我們對於外在世界的認知程度,幾乎就是跟距離成反比,距離越遠,你知道的就越少。就以身邊的人來說,你可能對於配偶、小孩或父母的作息瞭解得很清楚(如果他們都跟你住在一起的話),但對於同學或同事的作息就比較沒把握,對於生活圈跟你距離越遠的人,你知道的事情就越少。可是網路時代就不同啦,我可能不知道我老婆早上、中午吃什麼,因為她是出門以後才吃的。但我可能很清楚一位住在美國、法國或者斯洛伐尼亞的網友吃了什麼,如果他或她常常貼些用餐文,甚至還貼上照片,看起來真像是他就坐在你隔壁似的。你在噗浪、臉書或推特上時常看到誰誰誰今天的宵夜吃了什麼,誰誰誰又做了哪道料理、烤了什麼西式甜點,彷彿你跟他是住在同個屋子似的。
  網路也加強了社會階層的流動,過去實體因素限制,可能都因為網路交流而打破,比方說,你過去很難想像你的朋友的年齡層分布,會像現在網路時代那麼廣。以一般狀況來說,同年齡的朋友應該是最多,也許工作關係又會增添幾個年紀或大或小的朋友或熟識,但這些年紀差距較大的朋友總之是不會太多。但現在就很不一樣囉。有些父母或許早就領略到這種跨層交流的威力,比方說十來歲的女兒突然間交了個三、四十歲的男友。這種狀況在過去必定讓人很驚訝,現在呢?大家走著瞧唄!也許還有更意想不到的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