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隨想143

我對少子化的理解是,它其實是「婚姻-家庭-子女」這條延長線整個退化的最後結果,主要原因在於婚姻的減少。傳統人倫觀念把這三個綁在一起,那麼要單獨解決最後結果的少子化,卻又難以解決不婚問題,就只能說是在作夢了。不婚問題主要在於經濟發達,純粹就是資本主義帶來的。人之所以要有家族還有更早的緊密家族,是為了互助,不團結在一起就難以過日子。不過現在的情況跟過去差別很大囉,一個人生活的繁瑣需求,都能靠市場解決。這一點也可以從養老這件事情看出來,現在大家都認為老年問題不能只像過去由自家人扛起來(如今尤其是以不婚兒女做為主要扛責人選),於是這件事形成一個市場,針對老人的長期照護的市場機能正在逐漸代替過去的人倫。我猜養育子女這件事情,也會依照同樣邏輯進化,事實上現在也漸有端倪,托兒所幼兒園安親班和美而美正是市場機能逐漸在替代父母親的大部分職責,雖然這個趨勢目前背負著道德譴責,但大勢恐怕是擋不住的。所以我們可以問一個問題:如果市場機能可以幫助你養孩子,那麼有孩子這件事就一定要維持一個過去社會認可的「家庭」而且需要父母雙親嗎?只有一個爸爸或一個媽媽難道不行?許多有經濟能力的青年男女不結婚,很多是比較下做成的決定(與婚後多許多義務少許多玩樂相比,光是人與人相處就是個極大負擔)。但是他們不結婚,並不代表也不想有子女。婚姻是一種社會需求,會隨著社會條件而改變,但子女是血緣繁衍需求,這種基因呼籲恐怕是改變極為緩慢。所以我認為,把子女和家庭與婚姻切割開來,對於解決少子化是有幫助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