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雜感004

幾年沒趕過國際影展了,就算威尼斯還是坎城影展搬來台北,我看我也不會去趕熱鬧的。年紀一大,環境一變,什麼東西也就跟著變,興趣、喜好、想法,沒有不跟著變的。對電影的熱情也一樣,早年非常瞧不起好萊塢,總以為這般傢伙就是只為削錢。現在呢,儘管還是不太熱衷,至少也不反對,而且對於日本的流行片子倒是非常喜愛,像是那些純愛電影,明明都已經脫離那個愛情至上的年紀,還是很喜歡看,簡直跟抱著言情小說不放的熟女有拼。對於那些商業片的導演、工作人員,也有更正面的想法。你想想,那樣一齣電影,有多少工作人員仰賴過活?拍部成功的商業片子,讓許許多多的家庭安樂渡日,許多人得以追求夢想,連我這種中年阿背都可以短暫的靠它麻醉一下(不然你以為我這輩子還有機會跟長澤雅美怎麼樣嗎),這不是功德無量嗎?對日劇的感覺也是一樣的,那一種足以鼓動人心的表演,比那些空嚷著藝術藝術的廢物強太多了。

今年國際影展的本土單元中,好像是向三位「大師」致敬:李翰祥、胡金銓和楊德昌。這個組合,看起來挺奇怪的,胡金銓應該是比李翰祥強多了,而楊德昌擠身其中,除了「他也已經死了」這個理由以外,我實在想不透怎麼會跟胡、李二位排在一起。當然,我的意思不是楊德昌不夠格,他絕對是重量級的人物,在台灣電影新浪潮中。而且《青梅竹馬》也是我最喜歡的台灣電影之一(侯導在裡頭的演出真是叫人驚喜。另一驚喜是,蔡琴沒把它搞砸。哈哈)。《青梅竹馬》中有一幕是拍蔡琴的太陽眼鏡,記得是一整個抽屉還是櫃子。我看那電影的時候是大學三年級,一個月生活費大概是五、六千塊,苦哈哈的(而且又沒有陳水扁和民進黨政府可以罵),看到有人居然備了那麼多眼鏡,視覺和心理上都能感受到那個衝擊力。不過後來畢業又工作了幾年之後,我的太陽眼鏡居然也近十副。這其中似乎有些東西可以想想。

在影展宣傳資料中看到說,胡金銓兩部電影《山中傳奇》和《大輪迴》很值得一看。《山中傳奇》有部姊妹作叫《空山靈雨》不知為何這次好像沒一起放映。依稀記得兩部都超長的,長得情節都忘了,只記得白衣女俠在翠綠竹林中飛來飛去。《大輪迴》是三段式由三個導演合拍,胡金銓好像是負責第一段。這電影其實有所本,那是由鍾玲的短篇小說改編,鍾玲曾經是胡金銓的太太。前些日子在中時開卷版看到鍾玲近況,好像是在香港搞教育的樣子。這部電影最值得一看的,應該是第三段吧。那一段裡頭,有扮演研究生下鄉進行田野調查的彭雪芬跟著鄉民扭秧歌的場面(「秧歌」一辭純屬胡謅,不勞深究),這場戲讓我聯想起《搭錯車》裡頭劉瑞琪的舞台熱舞(跟當時頭髮茂密的何篤林),還有某一年金馬獎頒獎典禮上高唱《歡顏》讓大家顏面神經都快麻痺的胡慧中。嘻。

前幾天想到一些藝術補助和出版市場的事情,有空再說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